来源:保定晚报作者:时间:2024-08-12 05:11
▢郭振山
安国关汉卿纪念馆里收藏着一块长约120公分、宽约80公分、厚度约15公分的长方形石匾,匾正面“蒲水威观”4个大字经800余年的风雨侵蚀,虽已不太清楚但仍然依稀可辨。
相传这块石匾是关汉卿10岁时亲笔所书。原来镶嵌在伍仁村临蒲水而建的蒲关关楼上,关楼毁后不知所踪,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在伍仁村一户居民家被发现的。发现时这户村民将这块石匾作为压水井基座,在上面凿了两个直径约6公分的透穿孔眼,将压水机安装在石匾上,输水管通过孔眼连接在压水机上。石匾虽然被发现了,但直到1980年才引起县文保所的重视,经过多次交涉,该村民才将它从压水井上拆下来,暂时存放在安国药王庙中。
此时的石匾已从中间断为两截,在繁体字“观”的上半部有两个圆洞,是当年做压水机座时被主人凿的。“蒲”字上部也有不规则的三个孔洞,严重破坏了石匾的面相,导致石匾的美观性及收藏价值大打折扣。
关于这块石匾,在今伍仁桥一带流传着多种版本的传说。说起它来村民们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如数家珍般讲出许多诱人的故事,但流传最广也最令人信服的说这块匾上的文字是少年关汉卿代其叔关灿题写的。
伍仁村位于安国市东南约15公里的磁河与大沙河汇流臂弯处,是一座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汉代古村,元代著名杂剧大家关汉卿就出生在这里。关家故宅关家园坐落于村西北角,占地9亩9分。关家是村内大户,祖辈以行医做药为生。关汉卿的叔叔关灿不仅精通医理,是远近闻名的民间医生,对诗词书法也颇有研究,为远近闻名的硕士大儒。当年的磁河也称蒲水,河贴村而过,在村南建有水陆码头,村西官道北可直通大都,南达真定,码头有船顺水可东达天津西入山区,南来北往的车马和东航西返的舟楫为这个邻水乡村平添了无限的繁忙景象。
码头一年四季商旅奔忙,货盈山集,享尽地利之福、舟路之便的伍仁村人为方便行商坐贾洽谈歇脚,在村南蒲水北岸的千里堤上修建了一座关楼,取名蒲关。关楼建好后找人为其题写关名,里正想到同村硕儒关灿,便在一个秋高气爽的午后来到关家。正巧这天关灿早饭后到河南边的沙头村出诊未归,年方10岁的关汉卿做完叔叔临出门前给自己留下的作业后正在书房闲极无聊地翻看唐代传奇《莺莺传》。听里正说明来意,关汉卿漫不经心地说道,区区小事何必等我叔叔,我来写即可。
里正闻言不以为然,正色道,关楼乃敬河伯镇水怪,祈佑天降洪福,保我村民百姓永享平安的神圣之所,关楼之名必由万民景仰之人题写才能上对天神下对地祇并河伯水母。你一个黄口小儿书未读几卷、学未能及人却敢不自量力,僭越礼数,还是待尔叔叔归来再题写吧。
关汉卿听罢,知道里正看不起自己,心想我今天非给你露一手不可。一会儿墨研好了,关汉卿铺开一张宣纸,提起大笔蘸满墨汁任意挥洒。里正赶忙趋前视之,“蒲水威观”4个正楷大字灵秀苍劲,力透纸背。里正看后喜色形诸脸上,刚才的蔑视不屑早已无影无踪。
正在这时,关灿出诊归来,见到书案上的字知道是侄子所书,随即明白事情原委。他指着书案对里正道,犬侄不知深浅随意写来,里正不必在意,待老夫重新写来。里正端起茶杯缓缓道,令侄这字端庄秀气,且这“蒲水威观”4字也比我自拟的“蒲关”二字更具气势,老夫从心里喜欢,就不必再烦夫子劳动了。
不久,里正请来石匠,将题写着“蒲水威观”的宣纸铺在石板上,经过雕刻修饰,成为如今人们看到的石匾,然后择吉日举行仪式后镶嵌在关楼正门上方。之后关楼几毁几修,最后毁于清末战火,石匾遗落民间,直至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被发现。
1982年,关汉卿纪念馆在安国药王庙开馆,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题写馆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关汉卿研究专家学者参加了开馆仪式。这块石匾及有关关氏文物、历史资料和国内外研究关氏作品文章及名人题词约80余件文物资料入馆展出。2019年扩建新的关汉卿纪念馆,这块久经沧桑、历尽风雨的石匾有了如今的安身之所。